迷路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NS大盘点2篇CellScience [复制链接]

1#
免费爱奇艺会员vip账号密码 http://www.ommoo.com/news/20211014/116060.html

撰稿

不语

编排

鱼儿自己

校对

Later

Cell:中科院古脊椎所付巧妹团队等人解密1.1万年以来东亚与东南亚交汇处人群的遗传历史

年6月24日,中科院古脊椎所付巧妹团队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学平研究员、山东大学王伟教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谢光茂研究员及李珍研究员、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范雪春研究员共同主导,西北大学、福建龙岩市博物馆、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多家单位参与的核基因组研究成果在杂志在线发表。

研究人员对东亚南部人群的古基因组开展研究,揭示了自1.1万年以来东亚与东南亚交汇处人群迁徙与互动的历史,填补了两地接壤区域人类古基因组的空白,更新了我们对两地人群交流历史的认识,还追溯了现今生活在广西地区侗傣语系和苗瑶语系人群的祖先。

Cell:*三文团队“优薯计划”,取得从0到1的突破!

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块茎类粮食作物,全球有13亿人口以马铃薯为主食。与谷物类粮食作物不同,栽培马铃薯是依靠薯块进行无性繁殖的同源四倍体物种。由于四倍体遗传的复杂性,马铃薯的遗传改良进程缓慢,一些上百年历史的马铃薯品种仍然在广泛种植。例如,美国的薯条加工型品种RussetBurbank,是年育成的,至今仍是美国的第一大品种。中国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克新1号”是年育成的,至今已经种植了60多年。马铃薯产业面临的另外一个挑战是薯块的繁殖系数低、储运成本高、易携带病虫害。

为了彻底解决马铃薯产业面临的问题,在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和深圳市的支持下,基因组所*三文研究员联合云南师范大学等国内外优势单位发起了“优薯计划”,即运用“基因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培育杂交马铃薯,用二倍体育种替代四倍体育种,并用杂交种子繁殖替代薯块繁殖。这是马铃薯育种和繁殖的新底层技术,是对马铃薯产业的颠覆性创新。

年6月24日,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称“基因组所”)*三文团队题为(杂交马铃薯的基因组设计)的论文,报道了杂交马铃薯育种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这是“优薯计划”实施以来取得的里程碑式突破。

Nature:封面文章,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谢灿团队等揭示鸟类不迷路的秘密

许多动物会进行长途迁徙,例如候鸟、角马、羚羊、洄游鱼类、蝙蝠、蝴蝶等等,它们迁徙时利用的导航机制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许多是利用地球磁场作为空间定向和迁徙路线导航的罗盘。

之前有人提出名为隐花色素的光敏蛋白是一些动物迁徙时的“导航设备”的组成部分,但实现这种能力背后的具体蛋白和物理性质一直不清楚。

年6月23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谢灿研究员与英国牛津大学、德国奥登堡大学等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了题为Magneticsensitivityofcryptochrome4fromamigratorysongbird的研究论文。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对一种名为欧亚鸲的迁徙鸟类的眼睛里一种名为隐花色素(Cryptochrome4,Cry4)的磁灵敏度进行观测后发现,这种蛋白可能发挥了“活罗盘”的作用,让迁徙鸟类能够利用地球磁场进行导航。

而且,迁徙鸟类的Cry4蛋白比非迁徙鸟类的Cry4蛋白的磁场敏感性更强,还进一步揭示了由Cry4蛋白介导的磁感应机理。该研究表明,迁徙动物体内存在这种磁灵敏分子。

该论文还被选为Nature本期的封面论文。

Science: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刘星团队等发现细胞焦亡的关键调控复合物

炎性先天免疫反应是宿主抵御入侵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炎症会将免疫细胞募集到感染部位并激活保护性适应性免疫反应。入侵细菌已经进化出多种方式来干扰宿主先天免疫信号以促进感染。耶尔森氏菌效应蛋白YopJ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TAK1)和核因子κB(NF-κB)激活来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为了抵消这种*力因子,当TAK1被抑制时,宿主细胞会启动受体相互作用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RIPK1)-依赖的caspase-8-指导的GasderminD(GSDMD)裂解和炎症细胞死亡(细胞焦亡)。然而,在耶尔森氏菌感染期间如何指示RIPK1-caspase-8-GSDMD轴尚不清楚。

年6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刘星团队等人在在线发表题为ThelysosomalRag-Ragulator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