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手足癣十佳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33641.html今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为提高广大群众爱耳、护耳意识,有效预防听力障碍,阿右旗残联开展了以“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为主题的爱耳日宣传活动。
活动中,旗残联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为居民发放预防耳聋知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宣传册,并耐心细致地为他们讲解噪声对听力健康的损害,宣传和普及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等有关知识,增强居民的听力残疾预防意识和预防能力。
阿右旗残联康宣部主任萨日娜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居民群众的爱耳、护耳、听力保护意识,有效地推动了大家健康用耳的习惯,减少了听力障碍的发生。
随后,工作人员还到听力残疾人家中,为有助听器需求的听力残疾人适配了助听器。
关于听力健康你知道多少呢?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听觉障碍,耳聋患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两类比较常见的听力损失——噪声性耳聋和先天性耳聋的预防与注意事项,希望大家都能更加关爱自己的耳朵和听力,聆听精彩未来。
噪声性耳聋?
噪声是目前公认的世界七大公害之一,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成为世界上受噪声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噪声性耳聋是一种高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是由于遗传与工业、*事和娱乐等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一种获得性、进行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是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仅次于年龄相关的老年性聋,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噪声性耳聋疾病进展
听觉适应:接触强噪声时,感到耳部不适、耳鸣、听觉反应稍迟钝、轻度听力减退;若离开噪声,数分钟后听力可恢复。
听觉疲劳:若在持久、强烈噪声作用下,听觉明显迟钝,经数小时后听力才得以恢复,所造成的暂时性听力丧失;若进一步接受噪声刺激导致听力进一步损伤,不易自行恢复。
永久性听力下降:脱离噪声环境后听力仍不能恢复者称永久性听力下降。
噪声是目前公认的世界七大公害之一,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成为世界上受噪声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除工作和生活环境下受到噪声污染外,在平时的生活中佩戴低质量耳机、音量过大及熬夜听歌等都是导致噪声性耳聋的因素。此外,长时间佩戴耳机时造成外耳道空气不流通,耳道和耳廓容易滋生细菌导致患外耳道炎及耳廓局部炎症可能。
噪声性耳聋防护建议
注意科学使用耳机,音量不超过60%,持续使用尽量不超过2小时,并以间歇收听为宜,最好每半小时就让耳朵休息一会儿。
最好不要在地铁公交等比较嘈杂的环境使用耳机,因为我们会不自觉地调高音量来盖过噪音。
耳机通常被分为头戴式、耳挂式与入耳式三种类型,其中对耳朵损伤最小的是头戴式。头戴式虽然没有小巧便携的优势,但由于佩戴时不用入耳,所以对外耳道、鼓膜造成的伤害相对最小。
先天性耳聋?
先天性耳聋,是人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出现的一类听力障碍,由遗传因素或母体妊娠分娩过程中异常所导致,可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两大类。
遗传性先天性耳聋是由于基因或染色体异常等遗传缺陷而导致的听力障碍,多为感音神经性聋。
非遗传性先天性耳聋指人在胚胎发育期、围产期或分娩期受到母体感染、中*或外伤等病理因素影响,导致的听力障碍。
非遗传性先天性耳聋病因
药物因素:母亲在孕期不当使用特殊药物(如氨基糖苷类、细胞*性药物、抗疟药和利尿剂等),药物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体内导致胎儿中*而诱发耳聋。
疾病损害:产前期,孕妇妊娠期患有某些传染病(如淋病、梅*、艾滋病等),病原体可经胎盘累及胎儿听觉系统,损伤耳蜗、前庭、听神经或引起病*性或细菌性迷路炎,出现内耳发育异常、畸形导致耳聋;产后期,新生儿早产、出生时出现严重窒息、体重过轻、高胆红素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疾病均可能损害新生儿听觉神经导致耳聋。
分娩过程:胎儿分娩过程中,产钳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胎儿头颅受压而致听力受损。
非遗传性先天性耳聋预防建议
积极遗传学咨询,合法优生优育。应用生物芯片、蛋白质组学等现代科学技术,完善耳聋基因检测与筛查,开展遗传性聋的产前诊断,尽可能降低发病率。
加强孕期、产期的妇幼保健,积极防治妊娠期疾病,减少产伤发生;对出生后婴幼儿测听筛选,对听力障碍进行早期预警与防治。
备孕人群及孕产妇积极防治传染病和营养缺乏疾病,尽量减少与强噪声等有害物理因素及化学物质接触,抵制烟酒嗜好,锻炼身体,保证身心健康,增加机体对致聋因素的抵抗能力。
尽量避免使用可能损害听力的药物,必须使用时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并力求用药小剂量短疗程,同时加强用药期间的听力监测,一旦出现听力受损征兆立即停药并积极治疗。
▲WHO年耳聋分级标准
耳部日常防护?
平时注重耳部清洁,洗澡/洗头/游泳致外耳道进水时及时擦干,避免用力挖耳或挖耳过深;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用力擤鼻涕。
避免强声、噪声刺激,合理使用耳机;避免熬夜、调节情绪;避免使用耳*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
儿童(特别是3岁左右小朋友)避免将玩具零件、植物种子等塞入外耳道内,家长应进行相关安全教育;若蟑螂、苍蝇、飞蛾等小动物不慎入耳,不要惊慌,应及时就医,交给专业医师来处理。
若您出现突发性听力下降(72小时内)、耳部反复流脓流血、流清水样液体、耳闷耳胀满感、面瘫症状(单侧额纹消失、闭眼不全、口角歪斜、流口水)、耳廓及耳周包块等情况,请及时就医。
记者/敖斯尔
编辑/张丽君
审核/薛世昌
终审/陈锐业吴雯
部分内容来源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