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为群众办实事全国独一家这是他们徒手挖 [复制链接]

1#

写进藏蓝岁月的孤独铸起希望的丰碑——探访敦煌市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治安派出所

03:41

它,藏匿在“雅丹”中,在千百个“雅丹”汇聚的“魔*城”里,毫不起眼。

它,伫立在狂风中,从倒下了站起来,到再也不会倒下,始终如一地坚守在原地,不论春夏秋冬,不论风霜雨雪。

它,被群众称之为“魔*城”里的一座灯塔,倘若你迷失了方向,总能因为它的光亮而重回家园。

但是,记者选择把它称之为“蓝色丰碑”。因为,在那片无尽的大漠里,在那座荒芜的“魔*城”中,在那片只有土*的画板上,只有它,经历着岁月和风沙的侵蚀,闪耀着藏蓝之色,用23年风雨无阻的坚守描绘了一幅“为人民服务”的壮美画卷。

它,有一个简单却优雅的名字——雅丹派出所。

烈日下的派出所。刘鲁斌摄

根植大漠魔*城里战风沙

雅丹,意为险峻的土丘。

23年前,也就是年,为维护矿区治安稳定,甘肃省敦煌市在罗布泊东南边缘、库姆塔格沙漠腹地成立了“红十井”派出所。至年矿区划归*管辖,且距离敦煌市区西北侧公里处的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被开发,“红十井”派出所东迁至公园内,更名为雅丹派出所。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因地处有着“死亡之海”的罗布泊边缘,又是世界风口,被称之为“魔*城”,备受探险者喜欢。因此,雅丹派出所主要担负着维护公园正常秩序和保护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的任务。

成立之初,派出所只有两名民警和三名辅警,而他们的办公场所就是几顶帐篷。

“这里是世界风口,风力时常达到10级以上,尤其是夜间,气流与土丘碰撞,发出各种各样奇怪的声音,似*哭狼嚎又似千*万马驰骋,让人毛骨悚然。”雅丹派出所民警魏海生如此形容。

不止如此,每每天亮时:身上一层沙、锅碗随风去、帐篷开了花。

更难熬的是,因为地处大漠戈壁深处无人区,且通讯不畅,除了偶尔的救助工作外,寂寞与孤独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没有房,仅有的帐篷和锅碗也随时面临着被大风刮走的险境。派出所的五个人当即有了退却的想法。然而,总得有人来驻守,总得有人来想办法解决。

与其推诿不如自己面对!

没有电就用煤油灯,没有水就去公里外拉,没有房就挖窑洞,没有菜就从家里带腌制的萝卜白菜……

自此,雅丹派出所的警察开启了与“魔*城”较劲、和风沙斗争的漫长岁月。这段岁月,转瞬20年,未来更无期。

星空下的派出所。刘鲁斌摄

挖洞办公死神手中抢生命

从红十井派出所到雅丹派出所,更换的是名字,没有换的是所长李生寿。

李生寿带领和见证了雅丹派出所坚守大漠二十载的光辉岁月。

“土丘特别硬,只能一点点凿、一点点挖。”李生寿说,忍受着夏天高达70度的地表温度,历时半年时间,他们在一个合适的土丘上开凿出了40平米的窑洞。

看着窑洞成型,大家兴奋不已:“终于不怕刮风了。”

40平米的窑洞,被他们称之为一期工程。

挖窑洞成了派出所每个人打发时间,排解寂寞的重要举措。但是,挖窑洞不是他们的主责。

偶尔,会有冒险者踏访。

秋天,一位来自嘉峪关的探险者独自骑摩托车闯了进来:“警察同志,我想去楼兰古城探险,请问怎么走?”

“没有路,而且,不建议你去,一来这里地质特殊,指南针容易失灵,你没有向导进去会很危险;二来,风大路险,你没有后勤保障,一旦迷失方向,生命堪忧……”

李生寿衷心劝阻,但无法阻挡冒险者探险的决心。

然而,没走多远,冒险者又折返回来并告诉李生寿:“如果我六七天没有回来,应该是出事了,烦请你们到时候找一下我,哪怕找到的是我的尸体也行。”

然而,冒险者离开的第三天便狂风大作,卷起漫天沙尘,滚滚沙尘犹如黑云压境笼罩在大漠戈壁,强劲的狂风刮着砂石击打着窑洞的门“霹雳乓啷”地响。

平时这个时候,大家都躲进窑洞里,关紧门窗静等风平。但彼时,窑洞里的电台断断续续传来了警情:有人深入大漠寻找楼兰古城探险,已失联,立即寻找。

派出所的民辅警们顾不得被风吹倒、被沙击打,迎着风沙向大漠深处走去……

“能见度特别低,几十米外,啥也看不见。我们使劲喊,声音也都被大风吞噬……”李生寿说,在荒漠寻找了两天后,终于在一个低洼处看见了一抹白色。

“那位冒险者来时穿的是白色衣服,而且,这里只有土*色,没有白色。看到那抹白色,顿时喜悦万分,我肯定就是他。”李生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激动。但当时的他内心是悲喜交加,因为,狂风伴着沙尘已经刮了几天,冒险者生存的概率并不大。

摸了摸冒险者的颈部脉搏,李生寿的第一反应是:完了,已经迟了!

将冒险者抬到车上后,他们并没有放弃抢救,一边往回赶,一边往冒险者的嘴唇上蘸水并观察。没多久,冒险者的手指动了一下。

“还有希望!”大家齐声喊了出来。当即,停下车实施进一步急救:人工呼吸、喂水、喂馍……

一个月后,这位冒险者带着矿泉水、方便面和一万元来到派出所,感谢民警的救命之恩。

“我们这里缺水也缺方便面,这两样我们留下,钱就不要了。人民警察嘛,前面是‘人民’二字,救你是我们的职责。”李生寿留下了矿泉水和方便面,婉拒了感谢金。

对当时的派出所而言,矿泉水和方便面可以长期贮存,携带方便,便于深入大漠救助使用。

就这样,雅丹派出所的全体民警辅警一边挖窑洞一边出警解救走失、迷路以及被困的探险、科考人员。

救助群众。刘鲁斌摄

直至今天,雅丹派出所的民警辅警一个接着一个,完成了四期挖掘工程,挖出了一个集接待、办公、宿舍、食堂、卫生间于一体、全国只此一家的窑洞派出所,完成了次罗布泊探险救助任务,从“死神”手里抢回了21条鲜活的生命。

如今的雅丹派出所,已然成为雅丹地质公园里独特的风景线,吸引着无数游客合影打卡。

坚守阵地苦乐相伴铸丰碑

坚守,不是说一句话那么简单,也不是平常而过那么轻松。

对于雅丹派出所人来说,窑洞和大漠就是阵地。想要坚守住这个阵地,确保前往这里的游客和探险者生命财产安全,所要付出的不止是时间。

年,李生寿的女儿分娩病危,从敦煌急送至省城兰州抢救。而那时的李生寿,还在大漠深处组织搜救走失人员。

待李生寿完成任务赶到兰州时,女儿已经转危为安,即将出院。看着病床前的父亲,女儿泪如雨下:我怎么摊上你这么个爸爸?

“去戈壁滩里时,我的儿女6岁,如今,我的外孙都6岁了……”坚守大漠二十多年,李生寿光鲜的坚守事迹背后,更多的是酸楚和无奈。

“二十多年,我把心和身交给了大漠,交给了雅丹,却亏欠了家人太多。”李生寿说,“我的父母相隔7天,相继去世,我却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我的婚姻也曾亮起过红灯……”

和李生寿一样,深爱着这片大漠,深爱着那抹藏蓝的还有魏海生、李建强……

救助受困群众。刘鲁斌摄

“大女儿上小学,小的一个还在上幼儿园。”即便这样,魏海生仍然主动申请前往雅丹派出所,并坚守了五年多。

相较于李生寿历经的艰难,魏海生来到派出所时,电、水、暖、网等一应俱全,景区也闻名全国,游客纷纷。

“因为有游客,有网,就不那么孤独和寂寞了,但夏天地表近70度的高温和全年几乎不见雨水的干旱,总让人感觉自己生活的地方不像人间。”这是魏海生来到雅丹派出所最初几个月里的感受。

救助困在大山深处的探险者,为游客寻找丢失的相机、手机,寻找走失的驴友……短暂又漫长的五年里,魏海生已经适应了雅丹的生活,习惯了不分白天黑夜、顶着风沙炎热服务群众的工作。

他说:“起初,晚上听着窑洞顶如千*万马奔腾的声响,有点心慌,呆得时间久了,就习惯了。”

“谈对象难嘛?太难了。”自年来到派出所,辅警李建强随着年纪增长,婚姻成为了困扰他的最大问题。他说:“我们这一批还好,每周能休息一天回家,以前的一个月才能回去一次……”

刘海、李玉生、陈春、谢生强、李生寿、魏海生、李建强……

曾经坚守在雅丹派出所这个阵地,以及还在坚守的他们,都会告诉记者一句话:我们没办过什么大案要案,没有舍身忘死的经历,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驻守在了大漠戈壁深处,为遇到困难的群众提供了一些帮助而已。

民警辅警夜间巡逻。刘鲁斌摄

但是,他们的帮助,犹如荒漠里的灯塔,给需要帮助的人照明了方向、给予了温暖。虽然,隐藏在“雅丹”里的派出所,并不是那么显眼,但有人需要它时,便会义无反顾地亮起一盏灯。

一道道蓝色的轨迹,一个个救助的事迹,一件件找寻的小事,汇聚在一起,汇集成了比“魔*城”中最高的那个土丘还高的丰碑。

这座丰碑,是倒了又起的帐篷,是来了又去的警车,是住了一批又一批警察的窑洞,是永远点缀着大漠*沙的藏蓝,是无论酸甜苦辣都在的坚守,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驻!

记者手记:

夕阳西下,站在一望无际的大漠里,看林立的“雅丹”被千百年劲风吹刻的痕迹,听风声依旧数不清的救助故事回响在“魔*城”中。远方是万家灯火,此处是浩瀚沙海,仿佛自己就是找不到回家路的孩子,惊恐被呼啸的风声放大,蔓延到无边无际。

“漫天星星,哪颗能为我指路?”

在自然面前,人类是如此渺小,生命是如此脆弱。我抚摸着窑洞派出所的外壁,一边感受着大自然力量带来的震撼和恐惧,一边倚靠着“沙海灯塔”“蓝色丰碑”带来的安全感。

回到城市那晚,我看着林立的高楼、璀璨的霓虹、如织的人流,彻夜难眠。在人类面前,自然又不是那么决绝,至少在气候恶劣的魔*城,一群人怀着赤诚之心,靠着双手坚守了下来。此时此刻,远在大漠的他们,依然在那孤寂的大漠里,随时准备亮起蓝灯,寻找绝望的孩子……

回想起离开雅丹派出所的那一瞬间,最后一抹余晖即将消失,拉长了警车旁的人的身影,映在沙漠里,虽有些孤寂,却更显伟岸!

作者:闫振宙、程健、王冬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