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朋友在坐车时或乘坐其他移动的工具时会出现“天旋地转”的感觉,这其实是一种生理性的眩晕(绝大多数国人都有过类似体验),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在医学上称之为晕动症,根本原因是大脑接收到感觉器官相互抵触的“情绪”所致,可会产生一种综合征,包括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眩晕、抑郁、唾液分泌增多,血压降低、呼吸深慢、眼球震颤等不适。
这里就详细分析下这种疾病的发生机制
当我们在运动中,大脑会接受来自各种信号,分别来自迷路的前庭、视觉、体感的信息,还有来自迷路的传入信息编码角向运动(由半规管感觉)以及线性加速和重力(由耳石器官感觉),接受完信息后,大脑会发出运动指令用于评估头部及身体的运动。这时候大脑运动指令以及器官感觉信息的反馈是一致的。
当我们处于休息状态下,大脑的评估主要基于来自前庭、视觉、体感的信息,当这三种信息反馈不一致时,我们大脑就会产生感觉冲突。——这是晕动病发病的基础!
比如当我们在船上时,看船舱内部是静止的,但我们前庭系统感觉到船在动,这两种信号传入大脑后就会造成“冲突”。
这种“功能性疾病”基本上在所有成人中都可以被诱发出来的,只是每个人症状轻重不一,但有以下因素的人群确实更容易发作:
1.相对于男性来说,女性朋友更容易发作;
2.小于2岁的婴幼儿对晕动症有抵抗的,而大于12岁时发病率可达到高峰,但随着成年后又可降低。
3.与体内激素有关,比如女性在妊娠状态时更容易发病,也与月经周期及口服避孕药有关。
4.某些疾病,如迷路炎、偏头痛。
5.心理社会性因素,如期望及其他心理因素。
6.环境因素,低频运动或某些方向的运动。
如何预防及治疗?
通过阅读前文所致,我们知道了晕动病的发病基础,那么如何预防呢?
从不用药的角度来看,我们坐在车上或者船上时,需要把视线放在移动的物体上,不要盯着不动的物体,比如我们在船上时,我们需要把目光放在地平线或陆地,而不要把目光放在相对静止的船仓内。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们可以保持平卧的体位,也就是平躺着,这样也可以降低晕动症的发病。
从用药角度上看,药物的作用主要是在于抑制前庭神经活动(前庭神经是迷路和视觉感觉信息结合的部位),包括药物如组胺药(常见的有苯海拉明、美克洛嗪、氯苯那敏、桂利嗪、异丙嗪等)、抗胆碱能药(常见的包括东莨菪碱)和苯二氮卓类,其他类能减少眩晕的包括抗多巴胺能药(比如甲氧氯普胺)、拟交感神经药物(麻黄碱、苯丙胺类等)。
据研究发现,生姜也可以用于预防晕动病,有随即实验发现,采用1-2g的生姜进行防是处的。
如果你存在晕动症,来医院开药,那么临床上医生大多会开异丙嗪或东莨菪碱等药物,若你已经坐上回家的旅途,又忘记带药,那么可以尝试下我文章中所提示的非药物治疗,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蔡医生花了几个小时写文章不易,你的点赞、转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