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已经在我国普通人群中广泛展开。
根据国家卫健委3月27日的报告,截至年3月26日,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0万剂次。
但是,很多人对是否接受新冠疫苗接种仍处在犹豫不决之中,这些人之所有心存疑虑,主要是担心疫苗接种的副作用。
那么,我们真的需要担心新冠疫苗接种后的副作用吗?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对疫苗和疫苗接种的副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疫苗接种,一种不致病的“主动预感染”
我们知道,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低成本而高效的医学措施。
历史上曾经给人类造成严重灾难的很多传染病到今天大都“销声匿迹”,主要归功于在人群中普遍进行疫苗接种的结果。
其中,最为成功的范例是天花成功被消灭。
疫苗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这是因为,疫苗本质上是模拟其所要预防的传染病的“类”病原体。
以病毒疫苗来说,科学家可以通过减毒或灭活整个病毒颗粒,通过生物技术重组类病毒颗粒,或者通过各种生物技术“制造”病毒的某些成分来制备疫苗。
所有这些操作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在降低或者消除病毒致病性的基础上保留其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的抗原性。
这样,疫苗接种后,可以在不造成疾病的情况下诱导产生针对这种病毒的获得性免疫力,从而免于这种病毒的感染。
因此,疫苗接种非常类似于军事上使用橡皮子弹或者“空包弹”的“实弹演习”,在不造成实质性损害的前提下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以新冠病毒疫苗为例,除了减毒活疫苗外,各种可用于疫苗开发的生物技术路线都各显身手。
仅就目前被授权使用的疫苗来说,就包括灭活疫苗,mRNA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成分疫苗等。
这样,简单来说,疫苗接种实际上也等同于人为制造了一种不能导致疾病却像自然感染一样可以产生免疫反应的“预感染”,是一种“没病找病”。
疫苗接种的副作用
我们知道,病毒感染后在人体内主要做两件事:
一件是,劫持细胞的细胞器进行自我复制,繁殖更多的新病毒,然后感染更多的其他细胞。
尽管病毒感染会导致被感染细胞的破坏。但是,这种破坏却通常不会表现出症状。
另一件是,病毒的很多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成分,可以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的敌人”,从而启动免疫反应。
这种免疫反应最重要的一部分是通过分泌各种生物活性因子或者细胞引发炎症反应。
而这种免疫反应,医学上也被称为免疫原性反应,才是病毒感染性疾病表现出各种症状的真正原因。
疫苗接种所表现出来的副作用,主要都是这种免疫原性正常生理性反应;只有极其罕见的情况下才会诱发致病性异常反应。
疫苗接种的生理性反应
如上所述,疫苗接种实际上就是主动向体内引入病毒的免疫原,刺激产生免疫反应而建立针对相应疾病的免疫力。
疫苗接种所表现出来的绝大多数副作用,都是这种免疫原性反应的表现。
如果没有免疫反应,就不会就产生免疫力。
因此,可以说,疫苗接种后的副作用其实是疫苗正在开始工作的表现。
这些副作用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又可以分为两类,注射部位局部的炎症反应,即注射部位红肿、疼痛;和全身性炎症反应,包括发烧(通常是低烧),头疼,全身不适或疲劳,肌肉关节酸痛,等
疫苗接种后的这些免疫原性反应通常程度轻微,并且是短暂的,往往在1、2天内就会减轻消失。
除了会在短期内造成不适,甚至影响日常活动外,不会造成任何健康危害。
因而,我们对此无需担心。
疫苗接种罕见的“异常反应”
当然,疫苗接种毕竟是向人体内引入了一种外来的“异物”,能引发的免疫反应绝大部分是预期中的,但并非“完全在掌握之中”。
极其少数情况下,由于疫苗及其辅助成分的抗原性与人体自身成分的免疫性“雷同”,或者免疫系统本身的错误,疫苗接种有可能造成免疫系统针对自身重要的组织细胞发动免疫攻击,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疾病。
这些罕见的异常反应,包括各种形式的过敏。
其中,被称为“Anaphylaxis”,即全身严重过敏反应有时甚至是致命的。
所有疫苗和其他“异物”一样都可以引发过敏反应,甚至是致命的全身严重过敏反应。
这也是包括新冠疫苗在内的所有疫苗使用说明书都将“对本品中的活性物质、任何非活性物质或制备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列为禁忌症;
以及疫苗接种必须在有急救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接种后需要观察30分钟才可以离开(绝大多数Anaphylaxis发生在半小时内)的原因。
疫苗接种的其他罕见“异常反应”主要是可能引发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比如暂时性瘫痪的格林巴利综合症,免疫性脊髓或脑脊膜炎等。
在阿斯利康和强生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中,就都曾因为志愿者发生类似神经系统异常事件而被暂时叫停。
新冠疫苗在全球接种已经超过5亿剂次,所幸还没有报告发生这类神经系统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
临床试验阶段出现的面瘫,在大范围接种中也没有异常增加的报告。
但是,首先由丹麦报告的阿斯利康疫苗接种后出现的血栓性疾病和更罕见的凝血障碍性疾病,有可能是阿斯利康疫苗,乃至新冠疫苗本身固有的严重副作用之一。
尽管欧洲药品管理局在调查后称阿斯利康疫苗“安全有效”,这种疫苗接种与血栓性疾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很多国家已经陆续恢复了该疫苗的接种。
但是,包括挪威,丹麦等国家继续延长了这种疫苗接种的暂停期限,并继续进行调查。
而像法国(55岁以上),芬兰,冰岛和瑞典等国家尽管重启了该疫苗接种,却将适用范围限定在仅适用于老年人。
欧洲药品管理局的调查中也称,阿斯利康疫苗接种与罕见的凝血障碍之间的关联仍有待于调查。
真正值得担心的是这些严重的异常不良反应。
但是,一方面这些不良反应与疫苗接种之间的关系并不能完全确定;同时,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潜在严重不良反应非常罕见,更可能是随机发生的。
相对于疫苗接种的巨大好处而言,这些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也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
副作用是疫苗正在工作的体现,没有副作用反而更值得担心?
现在,有人或许对疫苗接种的副作用产生了一种反向担心:
既然副作用是疫苗正在工作的体现,没有作用是不是说明疫苗无效呢?
这种担心也不成立。
以两种mRNA新冠疫苗为例,临床试验报告的各种不良反应率仅在半数上下,而疫苗的有效性却高达95%作用。
这也就意味着,约有半数的人接种后尽管没有任何副作用,仍然建立起了有效的免疫力。
另外,目前除新冠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不良反应率较高外,常用的绝大多数疫苗的不良反应率都很低,也一样是有效的。
因此,疫苗接种后没有副作用意味着疫苗无效的担忧也是多余的。
总之,对于绝大数人来说,接种新冠疫苗的副作用最多相当于患上一次轻微的普通感冒,没什么好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