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4岁男童一觉醒来成面瘫,罪魁祸首竟是它
TUhjnbcbe - 2024/9/2 16:55:00

进入6月,天气越来越热,又到了要靠空调、冰箱、电扇“续命”的时候了。

不过,续命同时,家长也要当心,夏天这几种疾病高发,一不小心孩子就中招。

这不,看到一个新闻,苏州一个四岁男童吹空调,因为头部和面部对着空调吹导致面瘫了!

小小年纪就遭受面瘫的痛苦,真是小事件引发大风险!

让孩子安然、健康过夏天,下面这些要注意。

01

空调病

空调病是什么?

所谓的“空调病”,指的是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而产生的一些不舒服或相关疾病,如喉咙干、鼻塞、流鼻涕、咳嗽等。

导致“空调病”的原因、危害

●室内外温差大

忽冷忽热的环境下,宝宝本身平衡调节能力差,承受不了过大的温差,当体内平衡调节系统功能紊乱时就易感冒;

●密封环境导致病毒细菌滋生

宝宝长时间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空气不流通,病毒和细菌趁机大量的繁殖和生长,容易诱发呼吸道感染;

●空调清理不干净

空调中会藏有一些霉菌、灰尘、粉尘,随着空调吹到空气中,当宝宝吸入后就很容易诱发过敏症状、甚至引发哮喘;

●冷刺激

低温环境会使宝宝血管急剧收缩,这样的冷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运动减弱,有可能出现诸多胃肠不适症状;另外,骤然吸入冷空气,也会诱导过敏症宝宝气道收缩诱发出过敏症状。

如何避免

会得“空调病”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空调本身,而是我们没有掌握空调的正确打开方式。

1、定期检查清洗。

每年使用空调前务必拔掉空调电源,清洗滤网和热交换器,使用过程中也需定期检查清洗滤网,避免吹出来的冷风中夹带许多看不见的灰尘、螨虫等,对宝宝有害的东西,导致宝宝生病咳嗽、打喷嚏甚至生病。

2、控制温度,避免直吹。

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超过8℃,一般室温可以控制在25℃~28℃左右,保持40%~60%的室内湿度,可以在空调房放一盆清水;

避免风口直接对着宝宝吹,出风口可以往上,也可以水平吹,或者给空调装上挡风板。

3、进入室内10分钟后再开空调,避免开开关关。

带宝宝出门前先关闭空调,等到室温比较接近常温后再出门;

从室外回到室内,先等宝宝适应一下,把身上汗擦干,换上干爽的衣服,再开空调,开始时温度不要调得过低;

这样可以避免因温度剧烈变化适应不良而感冒,同理,不要看孩子出汗了就开,不出汗就关掉,忽冷忽热最容易生病,且更增加耗电量。

4、穿盖要合理。

空调房中,孩子宜穿宽松、吸湿、透气性好衣服,材质宜选择自然纤维的,比如棉布衣服;在晚上睡觉时,用手感受宝宝颈后的温度,摸起来是温暖的就可以,不用过多地给宝宝穿盖。

5、补充足够的液体。

婴儿可以适当增加吃奶的频次和量,大点的孩子适当增加饮水和新鲜蔬果等。

6、注意室内通风换气。

可以每隔1~2小时左右开窗通风一次,清晨和傍晚最好开窗通风;

孩子在开着空调的房间睡觉时,可适当把窗子开一个小口,这样既可以维持室内温度,又可保持室内空气流动。

02

凉席病

凉席病是什么?

凉席病不是一种特定的疾病,而是因凉席使用不当,而引发的各种不适症状的统称,如皮炎、划伤、扎伤等等。

可能的危害

●凉席皮炎

有些宝宝尤其是有皮肤过敏史的宝宝,睡凉席后,手上、腿上、后背等身体裸露部位,出现了许多小红疙瘩,这些有可能是凉席过敏引起的;

还有些宝宝睡过凉席之后皮肤上出现丘疹,有可能是寄生在凉席上的席螨,叮咬宝宝皮肤后引起的皮肤炎症。

●划伤、扎伤

有些新买的凉席表面较硬、不太光滑,宝宝皮肤比较娇嫩,很容易被席子划伤;

此外,竹席、草席等用久后表面会产生一些小毛刺,也可能扎伤皮肤。

如何避免

孩子的新陈代谢快,对温度的变化比大人更敏感,也更爱出汗,因此夏天给孩子使用凉席,可以加快皮肤散热,也会让孩子睡得更香。但关键是要选对、用对。

1、选择适合宝宝使用的凉席

避免购买有刺激性气味、做工粗糙的凉席,可以上手摸一下凉席表面是否光滑平整,材质是否柔软,有无毛刺等,要注意查看凉席的标签,优先给孩子选择A类产品使用;

不建议给孩子使用竹席、草席、麻将席。

2、用法有讲究

在每年首次使用凉席前,必须用开水烫洗,螨虫在55度高温下就不能生存了,然后再阳光下暴晒,两面都需要晒的;

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定期清洁,最好每周清洗一次。

3、对症处理

若出现“凉席皮炎”,应先根据皮疹的情况,分清是过敏还是螨害;

前者只需脱离过敏源,如更换凉席或不用凉席,同时遵医嘱外用或口服一些抗过敏的药物即可;

若是螨害,在杀死螨虫的同时,医院及时就诊;

如果不小心被凉席划伤或扎伤,应及时清理伤口里面的残留物(如竹席的小毛刺),并对伤处进行处理防止感染;同时对凉席表面进行彻底清理。

03

冰箱病

冰箱病是什么?

“冰箱病”指人吃了存放在冰箱中的食物后,出现腹泻或肠胃疾病等不良反应。

冰箱病常见原因

吃了冰箱储存的东西出现“冰箱病”,有以下几种常见原因:

1、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一种表现

肠易激综合征的具体发生机理不明,可能跟胃肠道比较敏感有关,不良情绪、心理压力和生冷、辛辣等食物的刺激都可能引起肠道高敏感反应,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2、过低的温度刺激

大量摄入冰箱内的冷藏或冷冻食物,胃肠在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血管会骤然收缩变细,血流量减少,胃肠道消化液分泌减少,从而诱发上腹阵发性绞痛和呕吐等症状,也被称为“冰箱胃炎”。

3、微生物污染

冰箱提供了一个低温的环境,可以有效地抑制许多细菌的生长,但“抑制”不是“杀灭”,有些细菌只是处于“休眠”状态,一旦温度上升就会开始生长;有些细菌是适合在低温下生长的,比如李斯特菌。

因此,如果不恰当的储存导致冰箱里的食物长出足够的致病菌,或没有充分加热杀死致病菌,或加热杀灭了细菌但毒素还在(有些毒素耐热能力很强),食用后就可能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疾病症状,也被称为“冰箱肠炎”。

所以,冰箱只是一个储存食物的工具,它不是真正的致病原因。

如何避免

虽然有冰箱病的威胁,但在夏天很多食物还要靠冰箱保鲜。如何在使用冰箱的同时,有效避免冰箱病?

1、吃多少做多少,尽量减少存放

冰箱不要长时间存放食物,对于食品安全来说,最好的储存方法是“尽量减少储存”和“储存尽量短的时间”。

2、及时把食物放进冰箱

没吃完的食物或开封的食物,在常温下放的时间越长,放进冰箱时其中的细菌就越多。这些细菌,并不会被冰箱杀死,而是成为“菌种”在冰箱里存在并慢慢生长。

3、食物尽量保持分隔,避免交叉污染

比如肉类及熟食都适合细菌生长,很容易与其他食物交叉污染,而且熟食往往轻度加热就食用,长起来的细菌有更多机会被吃下。

因此,最好把食物分门别类、生熟食分开存放,尤其是熟食一定要盖好封好,这有助于降低交叉污染的机会。

4、不要把冰箱塞得满满当当

留一些空隙保证冷空气流动。另外尽量减少开冰箱次数,缩短开门时间。

5、彻底加热后再吃

冰箱里的食物在食用前应高温充分加热,保证食品中心温度达到70℃并持续两分钟以上,如李斯特菌在高温时就会被杀灭。

6、冰箱定期清洁检查

夏季每周1次,其他季节每月至少1次,及时擦拭去掉冰箱里的食物残渣与污水,以及清理冰箱,是减少食物被细菌污染的重要措施。

用久了的冰箱最好经常测一下温度,保证冷藏室在4℃左右,冷冻室在零下18℃左右。

04

电扇病

电扇病是什么?

炎炎夏日,热气蒸人,用电风扇吹上一阵,的确会使人感到凉爽。然而,若使用不当,却可能产生诸如头晕头痛、疲乏无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被统称为“电扇病”。

可能的原因

电扇在潮湿的环境下工作得很好,因为它们有助于加速皮肤上汗水或水分的蒸发。

但当天气干燥时,电扇的工作原理就像烘箱一样,它其实是在用更多的热空气吹干身体。

如果使用电扇时周围的空气过热,且把电扇固定对着人体一个方向或长时间地吹,电扇会将热空气吹向人并加快身体的水分蒸发,从而有可能增加了体温,心脏压力,和热的不适,出现疲劳、虚弱、头晕、恶心,甚至昏厥等症状。

如何避免

为防止“电扇病”,盛夏在使用电扇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1、剧烈运动或重劳动之后,浑身大汗淋漓的时候,不要马上吹电扇;

2、孕妇、产妇、婴幼儿及年迈体弱者,在使用电扇时,应尽量避免近距离吹。不要对着电扇吹风,且时间不宜过长,风速不宜过快;

3、晚上睡觉最好使用定时或摇头电扇,若要彻夜吹,应开至微风档,从侧面吹风;

4、可以把电风扇摆放在沿对角线位置上,对着墙角吹。这样风会沿着四周的墙壁,形成“环绕风”,更添凉爽。

05

西瓜病

什么是西瓜病?

西瓜糖分高、水分足,的确容易滋生细菌,而且冰箱里面也隐藏着各种细菌,如果西瓜受到大量细菌的污染,再次食用西瓜就很可能会造成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产生的毒素会侵袭肠黏膜上皮细胞和黏膜下组织,轻者会出现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重者会造成不可逆等肠道损伤。

如何避免?

吃瓜群众的一些注意事项:

1、在切西瓜之前先清洗西瓜皮,减少瓜皮上的微生物;

2、用干净的刀和菜板切西瓜;

3、西瓜切开后不要放太久,最好尽快吃掉;

4、切开的西瓜应该尽快放入冰箱冷藏,而不是先吃几个小时,剩下的再放;

5、未切开的西瓜平时冷藏保存,这样切开之后本身也是低温状态,而不是在切开放入冰箱之后经过一段的时间逐渐降温(降温过程中西瓜本身是超过5度的,而细菌在5度到10度的环境中仍有一定的繁殖能力);

6、对于已经有腐坏部分的西瓜,不要仅仅切掉腐坏部分然后冷藏,因为即便是看不出来腐坏的内部,很可能已经有很多细菌了。

06

荔枝病

什么是荔枝病?

所谓的“荔枝病”,医学上称之为荔枝急性中毒,是一种由于吃荔枝而引起的低血糖症,它的致病原理尚不完全明确。

患者表现为吃荔枝后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等症状,感到饥饿,口渴或腹泻;

严重者会发生突然昏迷、抽搐、瞳孔缩小,甚至呼吸衰竭等;此外,常见肝肿大,肝功能损害。

“荔枝病”不是传染病,与吃荔枝有关,但不是所有吃荔枝的人都发病,连续几天或一次大量吃荔枝后容易发病,特别是儿童。

如何安全地食用荔枝?

1、充分浸泡和清洗荔枝壳表面的保鲜剂及农药;

2、食用荔枝不要过量:营养师协会建议,儿童水果每日推荐摄入量:

7~12月龄为25~克;

13~24月龄为50~克;

2~3岁为~克;

4~5岁为~克;

6岁以上为~克;

荔枝根据孩子年龄段不同,每天吃2~10颗就可以了。一次不超过5颗;

3、不要空腹吃荔枝,最好是在饭后半小时再食用;

4、不要吃不成熟的西非荔枝果或荔枝,不成熟的果实次甘氨酸A含量更高,更容易诱发低血糖;

5、及时纠正低血糖。因进食荔枝而引起低血糖者,可喝些白糖水纠正低血糖,症医院治疗;

6、有扁桃体炎、咽喉炎、牙龈肿痛、溃疡性结肠炎、便秘、糖尿病的病人不要食用鲜荔枝;

总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可取,荔枝再好吃,也不要多吃。

参考资料:

1.塔尼娅·奥尔特曼,等.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M].7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

1
查看完整版本: 4岁男童一觉醒来成面瘫,罪魁祸首竟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