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多脏器疾患老人又遇怪异眩晕,上海四院
TUhjnbcbe - 2024/10/19 17:27:00
日前,77岁的肖老先生来到同济大学附医院耳鼻咽喉科术后复查,发现其乳突腔创面愈合良好。肖老先生开心地告诉医生,他此前持续3个月的奇怪眩晕,再也没有复发过,又可以独立行走了。肖老先生3个月前流感后出现怪异眩晕,一咳嗽就出现短暂头晕伴恶心。医院,做了不少检查,有说是腔梗,有的做了前庭功能检查,说是“前庭功能减退”,吃了不少药,但都没起什么作用,眩晕仍频繁发作,甚至逐渐加重影响到了走路。此后,肖老先生就慕名找医院耳鼻咽喉科谈扉主任团队,被确诊为“迷路瘘管”。当时,首诊医生发现肖老先生被痂皮遮盖的鼓膜松弛部穿孔,就怀疑为“迷路瘘管”,并建议做了乳突CT。蔡勋华副主任医师根据耳内窥镜、CT,确诊肖老先生患有“胆脂瘤型中耳炎”,CT可见乳突内胆脂瘤巨大,已破坏部分颅底骨质,但因为迷路瘘管太小,起初的CT并未找到瘘管位置。后来,又重做了1毫米薄层冠状位重建才找到病灶,确定其患“迷路瘘管”。“中耳胆脂瘤”造成肖老先生左耳听力下降,时久把半规管的骨质破坏形成了“迷路瘘管”,CT依稀可见左水平半规管有个很小的瘘管,造成他咳嗽眩晕和走路平衡障碍,只要手术就能治愈。肖老先生入院后经询问详细病史,并做全身检查,医生却犯了难。原因是肖老先生的基础疾病实在太多了:支气管哮喘、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有冠状动脉支架6根,服用多种抗凝药物,3个月前他还腔梗过。因肖老先生三大重要器官均有较大疾患,手术风险极大。但因其胆脂瘤已烂掉了部分颅底骨质,手术已刻不容缓,再拖就有左耳全聋、颅内感染、面瘫的风险。为此,科室邀请该院心血管、呼吸、麻醉科等多科室专家会诊,术前给予充分预防性治疗后,为其做了乳突根治术+迷路瘘管修补术。手术一切顺利,术前担心的并发症都未发生。肖老先生术后醒来没多久,家属就告诉医生,那烦人的眩晕消失了。什么是迷路瘘管?“迷路位于耳朵之最深处,也称为内耳,被骨质包围着。迷路内除听觉器官耳蜗外还有三个互相垂直的半规管,它是前庭器官可以维持任何姿势的平衡。各种原因引起半规管骨质破坏,以致局部产生瘘管称为迷路瘘管,多位于外半规管。”谈扉介绍,临床上,迷路瘘管主要继发于中耳胆脂瘤。所有继发迷路瘘管的胆脂瘤患者就医时往往同时伴有耳流脓、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病情较普通的中耳炎危重,给治疗上带来一定的难度。谈扉说,中耳胆脂瘤并不是肿瘤,是良性病变,就是中耳里脱落的上皮堆积成团,越聚越大,可侵蚀骨质,造成邻近的骨质破坏,损伤周边血管和神经,一旦破坏到神经会造成面神经麻痹,向颅内扩张会形成脑脓肿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一经诊断是胆脂瘤型中耳炎,就必须手术治疗。作者:李晨琰陈霞琼肖鑫文:李晨琰陈霞琼肖鑫图:文汇报资料照片编辑:张菲垭责任编辑:唐闻佳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1
查看完整版本: 多脏器疾患老人又遇怪异眩晕,上海四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