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蹲下的时间太长,猛地站起来时感觉头晕甚至眼前一黑。这种情况,不少人会误以为是贫血的症状,随意买些阿胶、大枣、血豆腐等补血,到底这是不是贫血呢?
头晕就是贫血?
虽然贫血的确会导致头晕眼花,但往往还会伴随其他症状,其中最早出现的症状有乏力、困倦;而最常见、最突出的体征是面色苍白。
贫血通过食补能补回吗?
很多人一听到贫血,就想到食补,的确,对于因造血原料缺乏导致的贫血患者,如缺铁性贫血,通过进补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鸭血等可以辅助改善贫血;但对于其他原因,如红细胞破坏过多或丢失过多造成的贫血则无改善效果。
因此,想要治好贫血,还是要检查清楚病因,对症下药。
贫血造成的头晕与体位的改变并无多大关系。头晕的“罪魁祸首”可能是以下情况:
01短暂的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主要是由于人在蹲着或坐着时,腰和腿长时间曲折,血管受压,导致血液不能上下流通,而人突然站起后,下肢血管受压情况突然解除,全身血液迅速流向腰部、腿部,导致暂时性的大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的感觉。
02耳朵里的“小石头”
除了血压因素,也可能是耳朵里出现了迷路的“小石头”——耳石症。
据统计,耳石症在引起眩晕的疾病中占比约17%-22%,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耳石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结构,其内有感受重力变化的碳酸钙结晶,能调节身体平衡。
正常情况下,耳石位于内耳前庭后上部的椭圆囊内,在一些因素的刺激下,耳石会脱离原来位置,滚到半规管里。
半规管是负责管理平衡的装置,当体位改变时,耳液的流动方向也相应改变,从而传递信息给平衡神经调节人体平衡。而耳石脱落后,会直接影响耳液的流动,给平衡神经提供错误的刺激信息,就可能引发眩晕。
引发体位性低血压的诱因
1.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系统逐渐硬化,大血管弹性纤维减少,心脏快速泵血以补偿血压下降的功能也逐渐减弱,因而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概率变高。
2.药物影响
一些常用药如利尿剂、抗高血压药、硝酸脂类制剂、抗抑郁药、血管扩张剂等都可能引起老年患者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确定是因药物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一定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减少剂量或更换药品。
3.疾病因素
帕金森病、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脑干和脊髓损伤、糖尿病等疾病也是导致直立性低血压的病因之一。
4.长期卧床
长期卧床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肌肉力量减弱,站立时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是常有的事。
5.炎热环境
天气的炎热或刚洗完热水澡,容易使血管扩张、机体脱水,在体位变动时则更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浴水不宜过热,浴时不宜过长;炎热天气外出时,避免大量出汗,并及时补充水分。
6.饱餐后
当人们进餐之后,血液会集中于内脏,这时人体的循环血量会降低,如果突然起立或者发生其他体位剧变,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为避免体位性低血压,每餐不宜吃得过饱,并且餐后适当休息再站立活动,这样不会让体位有过于剧烈的变化。
中老年人很容易因体位性低血压导致神志模糊或意识丧失而跌倒、骨折,甚至更严重的伤害!
蹲久站起眼发黑怎么办?
遇到这种情况,不必过分惊慌,因为当头部供血不足,心脏就会马上加紧工作,又把血液输送上去,用不了多久,人体就恢复正常了。但是如果晕得很厉害,最好迅速再蹲下,停顿数秒再渐渐站起来情况就会好很多。
这种现象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的,血液循环调节机能好的人,发生这种现象比较少。而体质衰弱的人则较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如果不存在器质性病变的话,一般情况下的脑部供血不足,都可以通过加强营养、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方法来进行调理和加以改善。
如果经常出现蹲起头晕的现象,调理后仍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医院进行检查,以便对症治疗。
小贴士:生活细节预防低血压
老人起床或从坐位站起时必须动作缓慢,遵循三个“1分钟”的方法,即醒了睁眼平卧1分钟,床边双脚下垂坐1分钟,床边扶持站立1分钟,然后再缓慢行动。不要突然站起,站立后如有头晕,应继续卧床休息。服用降压药后,夜间起床小便最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所以,夜间起床更要注意遵循三个“1分钟”的做法。大量出汗、热水浴、腹泻、感冒、饮酒等都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诱因,应该注意。
快医君提醒:
无论是久坐还是久蹲,都不要猛地站起,动作应当缓慢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