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听书有碍学习,切勿成为习惯
TUhjnbcbe - 2025/3/21 8:56:00

听书app看似高效便捷,其实容易阻碍深度学习。当前有很多的听书app,去年一整年我也在碎片时间听了几十本书。当时肯定是认知瞬间提升,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可能只吸收了十分之一的精华部分。

这种便捷,高效,浓缩干货的学习方式其实处于被动学习的最浅层,只有输入,留存率是很低的。

绝大部分听书人都会碰到的这种尴尬。听过很多书,但是一旦要输出分享时,就会觉得比登天还难。追溯原因的话,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贪多嚼不烂。我们大人都效果甚微,那正在成长中的小孩更加。

所谓学习,分为主动学习和被动接受。主动学习的关键在于掌控力,在于有意识地学习。阅读恰恰是一种有意识的学习方式,读者可以自由地掌控自己的学习进度,可以随时停下来思考和回顾。

我了解了下周边,貌似给孩子听书的家长还挺多的。听书的确很方便,随时随地可以听,省得家长亲自出声读了,而且可以听的范围又很广,天文地理科技故事,资源非常丰富。

但是孩子到了7岁左右,开始进入深度阅读的时候,光靠听书就不够了,甚至会有副作用。听书越多,思维越懒惰。绝大部分人在听书的时候,都是被讲书人牵着鼻子走的。为了跟上讲书人的节奏,不漏掉任何内容,绝大部分人都光顾着听,而忘了要边听边思考。

阅读是主动获取信息的过程,需要读者自己解码和理解文字。相比之下,听书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孩子以听取信息为主。这就意味着,听书适合逻辑相对简单,偏事实一些的信息,或者是带有叙事性质的文本。也就是说,涨知识是可以的,但是具体到思考、分析等等,还是要靠阅读。

事实上,听书这件事儿,是从成年人开始流行起来的。平日里工作很忙,没有时间读书,所以用一些听书的App,快速扩充知识面,了解一本书的梗概,汲取一些新的概念,现学现用。

以“听”的方式快读,快速获取要点,一度非常流行,它满足了一部分人需要谈资,又没有时间深度阅读的需求。但这毕竟是快餐式的学习,是建立在成年人理解能力之上的学习方式。成年人具有判别能力,听书是可以的,但是最好不要把快餐式的学习方式,传递给小朋友,不要让“听”成为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

光听不思考是很舒服的,这样你会越听越上瘾,会因为听了很多书而觉得很有成就感。但是,维持这种状态的话,你就会越来越不愿意动脑。

本来人天生就不爱动脑,后天再不动脑的话,脑子就会像生锈的机器一样慢慢坏掉。而且你光听不思考的话,其实是啥也没学会,顶多是听到了几个以前没听过的专业名词,仅此而已。在我看来,不思考,就没办法习得。没有习得,就没办法成长。

7岁以前可以泛听,但7岁以后一定要泛读、深读。听可以配合下,用于开拓知识面,完成领路的功能就行了,深入学习,还是要靠阅读。

我们一定要明白,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多少知识,而是为了建立学习能力,这是一辈子的事儿。

知识的积累,只是中间的过程,是为学习能力服务的。所以,只一味追求“你知道多少”是不对的,而是应该追求“你可以知道多少”。前者是喂,后者是赋能。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阅读就无比重要了。

小孩子拿到一本书,往往愿意先翻,从头到尾翻一遍,甚至乱翻。这时候家长会阻止,会说:“书要好好看,认真点,一页一页地读!”

但读书恰恰是应该跳来跳去的。当然,侦探小说和文学除外,因为你要跟着故事的展开读,否则没有了乐趣。但是对于非虚构类的,完全可以跳读,先明白结构,然后根据结构来进行阅读。这就是主动思考,控制学习的进度。

这才是主动阅读,结构化阅读的读书方法。

而听书,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此外,听书无法做回顾,因为记不住那么多,但是阅读则不一样。写总结和回顾的时候,可以自由地翻阅。

关键是能够几本书在一起,训练孩子做研究的能力。

听书越多,行动力反而越弱。

韩寒说很多人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同理,很多人听过很多的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在我看来,听书越多的人,行动力反而越弱。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有个朋友,是一个听书迷。他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听书,上下班坐地铁和回到家之后也基本都是在听书。聊起听书的内容,小林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大有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架势。但是,小林是典型的秀才,体现了“秀才起义,三年不成”。

他每次见到我时,都会说自己听了某本创业相关的书后,有创业做某个项目的想法。每次我都只能回他一个呵呵。因为小林每次说的创业项目都不一样,而且都是光说不做。

在我看来,他的行动力弱到爆。问他为什么不做,能给你找出一亿个理由。所以,有朋友给他取了个外号,叫“一亿个理由先生”。现实中有很多像他这样听书越多、行动力反而越弱的人。

这些人听了书上的内容,就有要去做某件事的冲动。但是,他们到最后都是一动不动。这种不行动派,又怎么可能能获得成长呢?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们需要更多地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阅读可以更好地培养这些能力。相比之下,听书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它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方式,听众不能自由控制学习进度,也难以回顾。

阅读可以帮助读者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在阅读过程中,读者需要自己构建一个场景和角色,而听书则不需要这样做。

文字是抽象的,但是文字传递的画面却是具象的,每个人想象得都不同。

小说中的对白,人物的声线、语气如何?这些在阅读的时候,都会在脑海中有所映像,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情感的发展,产生共鸣。但是一旦听书,有了别人的声音来演绎,这种共情就被限制了,甚至被破坏了。

因此,从保留想象力的角度来说,阅读一定是更加重要的,是不可替代的。

说真的,看过几百部电影侃侃而谈的文艺青年,我真的瞧不太上。但是遇到博览群书的主儿,我立刻恭恭敬敬。

最后,读书可以帮助人们锻炼自己的注意力和集中精力的能力。阅读需要读者将精力集中在文字上,对于那些难以集中精力的人来说,阅读可以帮助他们锻炼注意力。相比之下,听书需要听众将精力集中在声音上,听众可能会更容易分心。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质疑说,难道听书一点好处都没有吗?当然不是。听书当然也有好处,但前提是你得用对方法。

而听书时贪多、思维懒惰和行动力超弱的人,对他们来说成长便成为了一种奢望。由此可见,若想成长,必须精简,且不能偷懒,尤其要有做笔记习惯。

总之,早期阅读的时候,让孩子通过听掌握一些知识,引发兴趣是可以的,但是这个事儿不要持续,不要阻碍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孩子识字解决了,就逐步过渡到阅读上吧。

书中自有黄金屋,那要靠读才行;如果光听,顶多是镀金。听书有碍学习,切勿成为习惯!

1
查看完整版本: 听书有碍学习,切勿成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