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临证要首先辨明虚实,再辨证分析,结合辨经选穴的原则,根据不同病因选择相应的经脉、腧穴及针灸补泻方法。在针灸临床中应注重从脏腑内调治疗各种杂病,因腹针疗法具有调节全身气血和宏观调控机体的作用,所以在传统取穴的基础上可结合腹针治疗耳鸣,疗效较为满意。
记录时间:-12-:31
患者刘某某女40岁
简要病史:
患者4年来反复出现耳鸣,双侧颈肩部酸痛,多休息后自愈,13天前在工作劳累及晚睡等诱因下再发左耳耳鸣,初起声低,夜间明显,伴有鼻塞,颈肩部酸痛,至耳鼻喉科做听力测试未见异常,至脾胃内科门诊予中药方剂调理,数日后稍见缓解,配合鼻炎喷剂缓解鼻塞症情后耳鸣自觉亦稍好转;2天前耳鸣较前加重,左耳鸣声中等,犹如蝉叫,右耳声低,鼻塞不明显,期间患者无头晕头痛,无明显听力下降。刻下:双侧耳鸣,左重右轻,犹如蝉叫,夜间尤甚,伴双颈肩酸痛,无听力异常,纳食可,二便调,夜寐尚可。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数。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46分,3级,耳鸣功能指数(TFI):分。
查体:神情,精神可,颈椎生理弧度变直,两侧无明显压痛,胸椎1-2两侧2.5cm处压痛明显,无听力障碍。
辅助检查:电测听及声导抗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耳鸣病(肝经郁热证)
西医诊断:1.耳鸣2.混合型颈椎病
治疗:体针、电针、腹针、拔罐、红外线照射等治疗。
操作:留针30min,留针15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针灸治疗结束后,嘱患者回家后行颈部操等锻炼。
讨论
颈源性耳鸣的主要发病原因是颈部软组织因颈椎的异常增生而出现了异常的牵拉,影响了颈部交感神经或者椎动脉,造成了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供血不足、迷路动脉血管的反射性痉挛和内耳血液循环的不足,从而出现了内耳缺血缺氧、供血障碍和变性坏死的症状,内耳功能出现了紊乱,最终引起了耳鸣和耳聋。
近来我们发现腹针疗法对颈源性耳鸣患者有改善耳鸣症状的显著效果,比普通针刺更具优势,操作简单,病人疼痛感小,操作中配合头颈部活动疗效更为显著,部分患者具有良好的即时效果。
后记
患者当天夜间耳鸣声明显减轻,睡眠质量高。后期继续行针灸治疗。
4周治疗结束,再次评估耳鸣相关量表,THI:12分,1级,TFI:53分;
8周电话随访患者情况,THI:10分,1级,TFI:50分。患者自诉双侧仍有轻微耳鸣,但不影响生活,与4周前治疗结束时症状相似,未反复或加重。
病历记录:李静主任
排版:丁婀慧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