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氣血是維持人體基本生理功能的基礎物質,互根互用,相互影響。氣血出問題了極易導致脾胃病,故臨床治療脾胃病時可從調治氣血入手。具體怎麼做呢?詳盡論述盡在本文。
从气论治
1.清气止血清氣止血指行氣、清熱、止血之法,“氣有餘便是火”,清熱必以行氣為先,氣行則火邪、熱邪隨氣機升降而出。對於潰瘍性結腸炎活動期患者,膿多於血,裏急後重,張聲生教授認為該病多為血腐肉敗成膿,臨床以大腸濕熱證為主,治以清氣止血,清氣以燥濕、行氣以導滯、清熱以止血。所謂“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多選用白頭翁、黃連、黃柏、焦梔子、敗醬草等清熱燥濕;槐花、貫眾炭、蘆根、生石膏、青黛等清氣涼營,可加木香、檳榔等行氣導滯。
2.清气凉血清氣涼血指轉氣、清熱、涼血之法,“入營猶可透熱轉氣,入血直須涼血散血”,雖熱在營血分,但氣機不暢仍然存在,治療宜氣血同治。臨床表現為舌紅、煩熱、夜寐不安,多選用茜草、丹參、藕節炭、丹皮、紫草、生地黃等藥以透熱轉氣。
3.调气和血調氣和血指平調氣血,一指“補虛、通滯、祛瘀”,補而不滯、通而不瀉、祛瘀而不傷正;二指“調暢氣機”,並非調節脾胃一髒一腑,而涵蓋肺與大腸、肝膽等臟腑。臨床常用黨參、炒白術、茯苓、薏苡仁、蓮子肉、芡實、黃芪、山藥等以“益氣健脾以補虛”,脾旺則氣血生化有源。“調暢氣機”常用理肝氣藥物以調和氣血,如北柴胡、佛手、青皮等;又多選用能入氣分與血分的藥物,如烏藥、降香行氣活血,可行血中之氣滯而祛瘀。
4.理气活血理氣活血指行氣、活血化瘀,與調氣和血相較,非“平調氣血”,而以攻伐為主,用藥有所側重,對於氣滯、氣逆、血瘀明顯者宜用本法。臨床表現以脘腹脹痛、刺痛、嘔惡、呃逆頻繁者,常用元胡、大腹皮、焦檳榔、丁香、柿蒂、旋覆花、蘇木、川芎、五靈脂等藥。
从血论治
1.破气破血破氣破血指用藥性峻猛之行氣活血藥物,以治療氣滯甚則氣閉、血瘀日久而結聚,對應用理氣活血藥物不能達到治療效果,臨床表現為脹、痛遷延難愈及面色黧黑、肌膚甲錯、甲狀腺或乳腺結節的患者,可酌情應用三棱、莪術、刺蝟皮、九香蟲、夏枯草等藥物,但臨證中注意此類藥物不宜久服,當中病即止。
2.搜风剔络搜風剔絡用於治療脾胃病久,血瘀入絡,精髓、腦脈失養,臨床表現為四肢震顫、活動不利者,多用蟲類藥入絡搜風,行氣化瘀。葉天士認為蟲類藥“靈動迅速,追拔沉混氣血之邪”,吳鞠通認為其“無微不入,無堅不破,祛除絡中宿邪”,臨床可應用全蠍、僵蠶、地龍、蠐螬、蜈蚣、紅藤等藥,臨證中注意用量宜輕,重症緩圖。
气血同治
1.益气温阳止血益氣溫陽止血指健脾益氣、溫補脾腎以止血。脾氣主運化水穀,主統血,氣為陽之漸,陽為氣之甚,少火生氣,氣充為陽,故臨床中可用健脾益氣或健脾溫陽法以固澀血液,稱為益氣溫陽止血,多用於治療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消化性潰瘍患者病程長,反復發作,入秋冬易復發,多見消瘦者,秋冬陽氣漸微,脾腎不足則氣虛體弱,水穀潤養不足、氣不攝血則出血,脾虛則消瘦,故予溫陽止血法,以黃土湯為代表方劑,選用伏龍肝、炒白術、炮薑炭等。此外,又可用於潰瘍性結腸炎慢性復發型及激素依賴型,以脾腎陽虛多見,以溫陽止血、健脾溫腎為基本治法,選用四神丸為基礎方,藥物可選炙黃芪、炒白術、炮薑、山藥、木香、補骨脂、訶子肉、血餘炭等藥物。又如缺血性腸病,以便血為主要表現,但其機理是先瘀血,後出血,多有高血壓、糖尿病等久病的基礎,其病機與心肌梗死、腦梗死類似,故臨床可以借鑒,予以溫陽通痹、活血化痰,選用瓜蔞薤白桂枝湯合丹參飲加減。
臨床中見到出血性疾病,不可一味涼血止血,涼血止血易使血行緩慢而形成新的瘀血,因瘀而致出血。在出血性疾病的治療中,很多醫生對溫陽藥物有所忌憚,是因為沒有區別溫陽藥物中有一類藥物既能溫陽又兼止血功效,且很多藥物燒炭去味存性;同時出血性疾病可適當選用活血止血藥,如三七粉、蒲黃炭等;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應當把溫陽與鼓動陽氣區別開,如附子、肉桂是鼓動陽氣之藥物,出血性疾病當忌用。
2.温阳行气活血很多消化系統疾病都是反復發作,包括功能性胃腸病等,故臨床不乏久病入絡者、久病傷陽者。如年老體弱者,可見脾腎陽虛夾瘀證,表現為全身畏寒或胃脘寒涼、不可進涼食、胃脘隱痛或刺痛經久不愈、舌暗紅、舌底靜脈迂曲等症狀,臨床以溫陽行氣活血為基本治法,可選用九香蟲、檀香、當歸、川芎、艾葉、木香、香附。這些藥物性溫、辛香走竄,既可溫陽散寒,又可行氣活血。
3.温阳益气养血溫陽益氣養血指益氣健脾、補血養血之法,多用於脾胃虛寒,氣血不足者,如慢性萎縮性胃炎、糖尿病胃輕癱患者因脾胃納化功能失常,臨床常見面色萎黃、少氣懶言、瞼結膜蒼白、大便難下等症狀。治宜益氣養血,在補氣、補血的同時注意補而不滯,適當加用行氣、活血藥物,以小建中湯、歸脾湯為代表方加減,常用黨參、黃芪、桂枝、土白芍、阿膠、龍眼肉、當歸等。應當注意的是,補益藥物易礙脾胃,故可予生薑開胃,或砂仁、陳皮、木香、香附行氣醒脾。
小结臨床中運用調氣理血諸法,又當注意以下幾點:①治療以調氣理血為主導,同時應兼顧痰、濕、食、火。②臨床中常見虛實、寒熱錯雜,治療可多法同用,在臨證中當分清寒、熱、虛、實所在臟腑,抓住藥物歸經,有的放矢。③調氣理血諸法,並非調理脾胃一髒一腑之氣血,而是諸髒合治,據脾胃病臨床表現及病機特點,常結合降肺、通腑、疏肝、補腎之法。④靈活選用既入氣分,又入血分的藥物,如降香、蘇木等以入脾胃中焦為主,可降胃腸之氣逆;香附、川芎、元胡以入心、肝經為主,可行氣止痛;玫瑰花、月季花、白梅花等花類藥物,氣輕味薄,疏肝宣暢氣機,可調和情志;徐長卿、八月劄行氣活血消癥,可用於慢性萎縮性胃炎等;紅藤、酒大黃入腸可通腸腑、活腸絡。
博方堂简介:
博方堂中医门诊部
博方堂名称源自于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原序》中所言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意在传承前人之智慧,采集各家之所长,融会贯通服务大众。
“方”是中医精妙汇聚的外在体现,医家的经验与成果都以“药方”的方式流传后世。“方”还有有形和无形的不同,除了有形的处方作为载体外,它更体现了中医人对人体和世界观的哲学思想,是中医关于健康的解决之道。
堂为融汇一堂,服务大众。公司坚持以中医之道积极干预现代人的生活起居,传播践行中医健康的养生文化,采取私人定制化的养生方式,治未病、调慢疾,控恶疾,增强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在业内率先倡导并推行“多维辨证”、“保健处方”"顺时调养"等创新性中医服务,为全球人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下设博方堂中医馆、博方堂调理馆、调理有方养生馆三大品牌。
行便民之道、开靠谱医馆、做最美医生。
博方堂∣一个有逼格的养生馆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