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医德立人医术立身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
TUhjnbcbe - 2021/2/26 6:16:00
白癜风扩散         http://pf.39.net/bdfyy/bdfzg/190215/6869078.html

看病不为财为财药不灵

时值隆冬,京城1月,厄尔尼诺现象造就的“超级寒流”横扫全球,肆虐神州。

年1月23日,周六。北京30年来最寒冷的一天,北风刺骨,滴水成冰。京东一个寒意已久的家庭,此时正被阳光般的温暖紧紧包裹着。父亲移下病床,一边踱着步子,一边告诉老伴和孩子:“每回看到杨大夫,就觉得自己有救了;每次听他说话,就觉得病好一半了!”望着卧床日久的父亲,家人露出满脸的惊喜与敬意。

几个月前,一纸诊断把这个曾经幸福无比的家庭推向黑暗深渊。“肺癌晚期”,幽灵般的字眼与健康欢乐的父亲连在一起,全家人顿感晴天霹雳、地裂山崩。自此,这个家庭被痛苦笼罩,为失望折磨,因治疗奔波。噩耗天降,女儿搁下手中的一切,外孙女辞去优越的工作,全家投入救人疗病的战役。遍访京城名医,广东空运急药,东渡日本问诊,南下上海辅疗……

百日过往,百医过身。全家人得出的结论惊人的一致:真正感谢的当属杨保林教授——北京医院的主任医师。有关杨大夫的3件事,让全家人铭心刻骨、永世难忘。

第一件,据实诊断、慎重下药。有几次,父医院就诊,只能将舌象图片传给杨大夫。他看完图片仍然不放心,坚持业余时间登门查看。每次来到父亲床前,杨大夫都仔细观察、耐心询问、精细下药。面对父亲,他风轻云淡,清清楚楚把病理讲透,推心置腹把道理讲清。亲切中透着科学,科学里泛着关爱,关爱中浸满鼓励,鼓励中充满信任。轻松之中,帮助父亲放下包袱,增强信心,提高抗体,增进机能。

第二件,患者至上,舍弃小家。不久前的一天,杨大夫如约赶到父亲床前,询问近期情况,与患者聊天,帮父亲解闷。海阔天空般漫谈之中,他似乎是家中久未谋面的至亲,有无尽的话要讲,有无穷的情要诉,父亲也露出久违的笑意。时间在轻松之间、无意之中飞逝而过,家人忽然意识到天色已晚,执意留杨大夫吃个便饭,被他自然而坚决地谢绝了。后来知道,那天是他宝贝女儿的生日,为了患者,他搁置了女儿的苦苦等待。全家人不知道杨大夫如何给女儿解释,但他们相信女儿一定会理解,因为这绝不会是杨大夫第一次为患者而爽家人的约。

第三件,医德高尚,淡视钱财。因为父亲病重,杨大夫多次上门把脉,精准下药。家人过意不去,几次提起按劳付酬、支付诊费,都被他淡淡地岔过去,把话锋转到患者身上。家人实在过意不去,硬性地送去诊费,却被他硬性地退了回来。他告诉患者家人,自己行医的目标是解除病痛,而不是盯着钱。传下的祖训“看病不为财,为财药不灵”,既是他行医的规矩,更是他做人的信条。

中医世家隔代相传

杨保林生长在中医世家,祖上六代为医。其家医术隔代相传,父亲师承其太祖父,自己则师承祖父。杨氏祖先最早做民间游医,问疾乡间,深受敬重和爱戴。后来上门的病人太多,走不开就建立医铺——“四知堂”,声播乡邻。其祖父在荥阳创建同仁堂眼药店,因疗效人品俱佳,声名鹊起,方圆之内无人不晓。

杨保林自幼跟在祖父身边,观察祖父行医,幸获言传身教。尊崇祖训,他自幼背诵医学经典。祖父要求他背诵第二篇前,必须先背第一篇;背第三篇前,一定先背第二篇;依此类推,首尾相接,循环往复。多年下来,中国古代医学典籍、经典篇章、术语、医方,他烂熟于心,倒背如流。

祖父在传艺上也匠心独运。杨保林至今记得,小时候隐约发现祖父有制药秘方,却从不告诉他。每每问起,祖父总是说“没有”。杨保林认为一定有,因为祖父常常半夜一个人起床做药。他想凑过去看个究竟,却总被祖父赶出去。多年以后,日渐长大,祖父对他说了心里话:“我早告诉你,你也不会用,因为你不理解。你得靠自己的实践和悟性去发现、去体会。”

正是祖父引导的“实践”和“悟性”,让杨保林逐渐体味到什么叫“多法合用、养治结合”的整体诊治方法;什么叫“药未至,灸先行”的特色诊疗绝技;什么叫“学通百科,才能精专一科”的中医精深内涵。

在传授医术的同时,祖父更传授行医之德,要求他敬重同行、尊师问道、勤于实践。杨氏有一个名诵,叫《天知堂》,意指做事凭良心,天地有知,你我相知。尽管祖父已驾鹤西去,但其留下的“行医不攀富贵,诊病不嫌贫穷,看病不为财,为财药不灵”的祖训,至今仍是杨保林处世为人、诊断治病、谨慎律己、谦虚诚信的至高信条。

从父亲身上,杨保林同样体味到“仁德仁术”对医者道德和技能的规范与要求。杨大夫记得,延寿85岁的名医父亲,一生没睡过安稳觉,家门从来没有插上过,永远向病人敞开,随来随诊。父亲最常用的睡觉方式是坐姿,坐着睡觉,方便病人随时上门诊病。父亲有一个厚厚的本子,上面记着没付钱患者的“赊账记录”。很多年过去了,许多“赊账记录”永远地留了下来。父亲没有一句怨言,继续给没钱的人诊病、开药、“赊账”。晚年的时候,父亲得到许多人的帮助与关

照,这些人是谁他不知道,但大家都知道,他们一定曾经得到过父亲的帮助,因为父亲一生帮助的人太多。

人体精密重在平衡

受家学思想的熏陶,杨保林长期勤学医术,朴风素行。他既深得祖辈行医之理,又师从多位中医名家,且30多年未离临床一线,诊治疑难病症。

杨保林认为,人体是个环境系统,各个部分丝丝相扣、肝胆相照、难以阻隔。大环境好了,小环境才会好。大环境出了问题,不平衡了,某些小环境一定失衡,人体必然生病。医生的作用就是把人体整体环境搞好,通过扶持人的体内正气,驱除邪气,使人体小环境恢复平衡,大环境恢复顺畅,病自然就痊愈了。

杨教授认为,疾病是偏离健康的一种状态。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人体内部脏腑功能失去平衡,人与环境难以相互适应。只有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得到的诊断才能落实到药上。由于疾病性质和转变规律的个体差异,相同的“证”会因不同疾病的变化,其主、次症也随之变化。所谓“异病同治”,反映的正是中医既辨病又辨证的诊疗特点。不同的病在某些阶段,也会显示出近似的症状,采用针对性的疗法,自然效果奇特。

一位患肾病综合征的4岁男童,医院治疗病情未见好转,激素治疗几个月蛋白尿仍无法控制。经杨大夫用中药辨证调治,蛋白尿得到控制,最终治愈出院。

有位高龄男性患者左肺胸腔大量积水,被告知为癌性胸水,没有理想疗法抱病回家,胸闷喘息难以平卧,下肢水肿加重。到医院急诊救治后,由于患者拒绝抽胸水、不吃中药,病情逐日加重。经劝说后患者同意抽出胸水,服用中药治疗。杨大夫为其辨证用药3天,患者喘息渐渐缓解,一周后脱离呼吸机,胸水大半沉消;辨证用药两周,胸水基本消失,患者出院。

北京通州一位病人患皮肤湿疹好几年,双手、双脚关节处起红色水泡、流水,部分皮肤溃烂,痒得晚上睡不好觉。吃杨大夫的药不久,皮肤就不那么痒了,湿疹面积逐渐减小,流水也少了很多。由于患者湿疹比较顽固,杨大夫根据病情不断调整药方,耐心讲解用药目的。治疗四五个月后,患者溃烂的皮肤自行修复,手脚上的水泡消失,而且再没长出新泡。

一位肝硬化患者并发大量腹水,医生因担心其消化道出血,每天给其输注白蛋白,病情仍然危重。杨大夫开方促其开胃进食、增加营养,再以中药行气散结、活血利水。一周后患者腹水消退,逐渐下床活动。

辩证用药是杨教授急诊实践中的拿手好戏。辩证的特点是因人因病而异,针对个体化病情,运用整体观诊断,为患者出具量身订制的治疗方案。

关于诊病用药,杨保林奉行“用药轻取获效,祛病切勿过尽”;牢记“不求当前有功,但求事后无过”。遵从“大*治病十去其六,常*治病十去其七,小*治病十去其八,无*治病十去其九”等原则。

一位女性患者因脑血管后遗症合并重症肺炎,服抗生素一周高热不退。抗感染治疗3天仍高热不退,升级抗生素后仍未见效。经细菌培养显示全部耐药,只能停用抗生素。杨大夫采用中药治疗,给患者通腑泄热,通络解*。一周后患者高热渐退,恢复药物敏感性;再用抗生素3天后高热全退。

贵为名医世家传人的杨保林并不满足继往,担任北京医院主任医师的他,已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医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后。他还在众多顶级国家学术机构、权威媒体、科普机构担任专家、导师、编委,不断发表高水平的论文与专著,将自己的医学实践上升为科学理论,用以丰富祖国医学的灿烂宝库。

不论何医治病好医

杨教授认为,人体是个复杂的体系,任何治疗、任何药物只能涵盖一部、瞄其一点,不可能解决一切。无论何种体系,无论中医西医,本身均不重要,重要的是解除病人的痛苦。能治病救人的医生都是好医。用中医治病,并不是否定西医;西医学发展迅速,作为中医的从业者,也必须懂得西医,实现中西医的优势互补,才能应对各种病症。杨大夫为中国人感到幸运,因为我们在享用西医的同时,能够享受独特的中医。

杨保林认为,生命有其运行规律,不同年龄人体的变化是其必然,不能违背,否则会伤害机体功能。与此相应,凡机体受到病邪侵袭时,切忌一味地用药遏制,应适可而止,以药物引导其朝着自愈的趋势发展,依靠机体的自愈力,恢复自身调节功能。药物仅仅是引导其机体功能恢复的协调剂,最终靠自身机能的运转弥合,实现治病与治人的“双治”。

在医疗实践中,杨大夫以患者为中心,以解除病痛为宗旨,融合中医理论、西医诊断、养生理念等元素,彰显独到的临床功效。

北京一位老人患心脏病、高血压、房颤30多年,病情愈发严重,医院进行两三次急诊治疗。年在一次急诊救治时结识了杨大夫,就被杨保林和蔼、负责的态度所温暖,进而由信任上升为依靠,从此专找他看病。经过杨大夫一段时间的调理,老人感到身上有劲了,底气足了,竟然有两三个月没有犯病,还能出外旅游了。老人后来在杨大夫的劝说下接受了西医手术,现在血压很平稳,心脏很给力,身体很健康。

老人说,自己看病过程中看到杨大夫给许多患者治疗的情景。杨大夫每次看病都认真、耐心地听患者自诉病情、静静地把脉,仔细看舌象然后做出判断。下药时杨大夫还综合天气和节气的变化,根据中医阴阳平衡的理论斟酌用药,并把每味药的功效讲给患者听,使患者放心服用。在给患者看病的同时,杨大夫还给病人做思想工作,劝病人不要着急,放平心态,使病痛好得更快。老人说,杨大夫对病人像亲人一样和蔼,对个别烦躁不讲理的患者也从不发火、耐心劝解。

年3月,一位男性患者查出患有喷门癌,专家会诊认为其年龄大、身体弱,不宜手术和放化疗。预计患者生命剩下几个月,只能采取保守疗法,维持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病急乱投医,家人以绝望的医院。经过杨大夫的精心治疗,取得很好效果:患者从一开始吃饭吞咽困难、腹部疼胀、大便不畅,到现在吃饭不噎了、腹部不胀了,大便正常了。

河南有位95岁的老奶奶,两年前走路开始发喘,而且越来越甚。其孙子听说杨大夫到了河南,向其求助。杨大夫二话不说,马上跟其孙子赶到老奶奶所在的农村老家。诊断后,杨大夫在村里的药店买了几种中成药,让老人服下。不到一周,老人的喘就轻多了。杨大夫回北京后,与其孙子电话沟通,通过传来的老人舌苔照片,调整品种和药量,使老奶奶全部康复。

上医治心良医治*

在杨保林教授的词典里,没有亲疏、没有贫富、没有高下,只有患者。平等对待所有的患者,是他永远的习惯与态度。

每每谈到医生,杨保林总会引用唐朝医圣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关于医德的表述:第一是精,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第二是诚,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有“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恻隐之心”。

年1月28日,一个普通的周四下午。北京中医院,门诊楼二层第26诊室。杨保林,这位15岁开始习医学艺、悬壶济世36载的医生正在忙碌着。这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诊室里,挤满7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和见习生。他们围聚在杨教授身边,目不转睛地观其诊治,捕捉其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生怕错过须臾、漏掉点滴。

一位年过六旬的四川老汉,患脑萎缩,时而头晕,时而迷路。杨大夫认真查看其诊断图片,耐心询问。告其今后出门一定要有家人陪伴;先服用1周的中药祛湿驱寒,疏通气血。然后根据调理情况,再来完善药方,因症施治。

一名住院女患者因疗效不理想,请杨大夫帮助会诊。杨保林告诉她:因门诊与病房是两个信息系统,他无法查到她的病例,难以判断。他告诉患者,明天他会专门抽时间到她所在的病区了解情况,与其他医生一起为其会诊,确定治疗方案。并请她把心放下,切忌焦躁,平静止火。他还嘱咐患者退掉14元的挂号费,因为没有诊断无需付费。

来自河南濮阳40多岁的女患者,在家乡从事教育培训工作。她最近总是莫名其妙地对学生生气,引发头部剧痛难耐。杨大夫静静地倾听、耐心地询问,最后给出治疗方案:

1.调整心态。良言都苦口,良言都刺耳;把良言当好言就不生气了;

2.现场锻炼。他教患者现场学会双手按压后颈的动作,并要她回家每天坚持3次,可以防治颈椎堵塞,舒气通心;

3.出汗运动。调理周身血脉,提高免疫力,防止病邪侵蚀;

4.膳食平衡。促进营养均衡,保持身体良性运转;

5.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气血亏损、虚火旺盛。因是外地患者,门诊无法报销,他建议患者先开7付中药,回家后可请当地中医根据病情调方治疗。这样既能不误医治,又能省下费用。如果不放心,可以通过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德立人医术立身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