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全国爱耳日听力受损不分年龄
TUhjnbcbe - 2022/11/6 18:01:00

第22个“全国爱耳日”随着春天的脚步悄悄地走来了,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听力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权威数据显示,在全球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的4.66亿人中,成年人数量为4.32亿,占比为92.7%。全球将近50%的12至35岁人群、大约11亿年轻人由于长时间或过度娱乐噪声暴露,正面临着听力受损的风险。今天我们就跟随首都医科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刘芳来聊聊听力这件事儿。

你知道耳朵的结构吗?

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2个像“3”一样的耳廓和一个长长的外耳道,外耳的作用是收集和传导声波。中耳从外耳道深部的鼓膜开始,鼓膜以内的空腔我们叫中耳,中耳内有三块人体最小的骨头,叫做听小骨,三块听小骨连接起来形成听骨链。

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外耳和中耳对声音起到传导作用,当外界的声波传至鼓膜,通过鼓膜振动及听骨链的传导,将声波传递到内耳。

听力障碍分三种类型

听觉系统中传音、感音及其后的听神经以及各级中枢发生病变,产生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我们称之为听力障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耳聋。根据病变部位,耳聋分为三种类型:

传导性聋如果外耳、中耳出现病变,就会导致声音不能很好地传进内耳,导致听力减退,我们称之为“传导性聋”,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外耳道耵聍栓塞和中耳炎。形似蜗牛的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将声波沿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从而形成听觉。声音经过外耳、中耳的传导到达内耳,前庭、半规管感受平衡和空间位置,发生病变就会出现听力下降的现象。

感音神经性聋耳蜗、听神经以及各级中枢出现病变,导致听力减退,我们称之为“感音神经性聋”。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是突发性聋、噪声性聋、老年性聋等。

混合性聋如果从外耳、中耳到内耳、听神经、听觉中枢整个听觉通路都出现问题了,此时导致的听力减退我们叫“混合性聋”,它同时具有传导性聋和感音神经性聋的特点。

根据听力减退的程度我们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轻度指听谈话声有困难,听力损失26-40dBHL;中度指听大声说话有困难,听力损失41-60dBHL;重度指对着耳朵大声喊,只能听到几个词,听力损失61-80dBHL;极重度指对着耳朵大声喊,也听不到任何词,听力损失≥81dBHL。

引起听力障碍的原因

听力障碍的病人在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病人中占据约1/3,最常见的有以下这三类病人:

分泌性中耳炎感冒后或乘坐飞机后出现耳朵闷堵,尤其是擤鼻后出现耳朵微痛、听力减退,有人还伴有低调耳鸣,这是由于鼻咽部和耳朵相通的咽鼓管出现了问题导致的分泌性中耳炎。

可通过积极锻炼身体、预防感冒、正确的擤鼻方式来预防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只要及时就医,配合医生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以完全治愈。

分泌性中耳炎发生在儿童时,还要考虑到腺样体肥大的问题,腺样体生长在鼻咽部,位置深、隐蔽,发炎、肥大都可以影响咽鼓管的开口,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分泌性中耳炎或急性中耳炎,如果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可以导致传导性聋,必要时可通过手术切除腺样体。

突发性聋许多人工作生活紧张、压力大,经常在熬夜、连续加班后,突然听力下降或者是突然间听不见声音了,有些还伴有眩晕,最常见的原因是突发性聋,该病目前原因不明,可能与内耳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病*感染、内耳膜迷路积水、精神心理因素有关。诊断突聋后一定要及时治疗,越早治疗治愈的希望越大,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导致听力无法恢复或恢复不良。

老年性聋在老年群体中,有文献统计,60岁以上的老年人,40%-50%有一定程度的听力下降;而70岁以上的老年人,听力下降的占比在50%-60%。与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环境噪声和环境污染、血管、代谢因素以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有关。

老年人控制好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远离噪声,可以减缓老年性聋的发病进程。发现听力损伤要及时干预,杜绝听损的进一步加重,助听器是一种扩音装置,它可以帮助听力残弱者改善听力,提高言语交往的能力。当其平均听力损失≥40dB,通过药物、手术等治疗手段不能提高其听力,经医生诊断为不可逆的听力损失时,均应选配助听器。助听器等听力设备的干预是帮助听力损失患者重新听到声音的有效措施。

听力受损不分年龄,让我们行动起来,自发地参与到听力健康保护和干预中来,让人人都拥有健康的听力。

本期专家:首都医科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刘芳

记者陈曦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爱耳日听力受损不分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