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应晓燕
30年前的一天,陈女士坐在椅子上习惯性用挖耳勺掏着耳朵。怡情正当时,突然边上玩耍的的小朋友,一下子蹿了过来,撞到了正在掏耳的她。
随着陈女士的一声喊叫,她的左耳出现了疼痛并有血流出,瞬间出现了隔空感,感觉声音变遥远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陈女士说当时由于生活条件并不宽裕,想想并无大碍,一直未就医。
直到后来的几年里,陈女士发现左耳稍有不慎进水后就会有*色液体流出,自行服用抗生素后症状能缓解,也就没有太当一回事儿。
近年来,陈女士自觉左耳听力明显下降,几乎不能和家人好好沟通了。如今,63岁的陈女士在女儿的陪伴下来医院之江院区耳鼻喉科,找到了陈伟*副主任医师。
陈主任检查发现陈女士左侧鼓膜有较大的穿孔,检查听力后提示:左耳中度传导性耳聋,中耳CT检查提示左耳慢性中耳炎。
像陈女士这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也是多发病。一般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而成慢性,大部分的人由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洗澡时耳部不慎灌水、鼻窦炎和腺样体炎急性发作时擤鼻不当、外伤性鼓膜穿孔、全身疾病和疲劳导致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常引起中耳反复感染。
这种炎症损害不仅会导致鼓膜穿孔,还可能伴有听骨活动障碍或听骨缺失而导敢听力减退。而陈女士的情况,是因为鼓膜穿孔后一直未予规范治疗,未在第一时间采取修补手术,导致一旦脏水进入耳朵,引起中耳反复感染不愈而导致。
陈女士反复问着:“那我这耳朵还有得救吗?我现在感觉听力越来越差了,我希望能听见孩子们的欢笑声啊。”
陈主任一边安慰道,一边补充说道:你这个左耳通过手术,还是有希望提高听力的,可以考虑在耳内镜下做个手术。
大多数的中耳疾病会破坏听骨,造成听骨链硬化或中断,继而影响听力及日常交流。我们选择先进的手术方式:在耳内镜下对中耳鼓室进行探查,清理病变,在此基础上可利用自体骨头或人工听骨重建听骨链,这个技术在我科运用得已经非常成熟。
“手术?那是不是耳朵那里要划个很大的口子?”陈女士的女儿提出了疑问。
陈主任解释:目前我们都是采取“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这种手术只需要剃一小撮头发,耳屏处会有一个0.5-1厘米的小切口,穿孔处的鼓膜需要从这里取用一块软骨膜去修补,直接经外耳道进入手术操作。
陈女士听取了陈主任的建议,接受了耳内镜手术。
术中清除了听骨链周围的肉芽组织,见砧、镫关节假性连接,但镫骨底板活动良好,陈主任取出砧骨,塑形后扣在镫骨头上并与锤骨柄连接,这样听骨链就重建好了,陈主任将耳屏软骨膜进行了鼓膜修补。
陈女士麻醉清醒后,即感听力明显提高了。后来听力复测,也证实了听力明显好转。
陈主任进一步解释:人之所以能够听见声音,主要是经听小骨传导声波。我们临床中遇见的慢性中耳炎患者,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究其原因除了鼓膜穿孔外,多数伴有听小骨的破坏和缺失。
其实,对于有听力障碍的患者来说,他们同样渴望自己的听力恢复如初。
先进的耳内镜技术,能利用自体骨头或人工听骨重建听骨链,建立新的声音传导桥梁,从而达到恢复或改善中耳传声系统功能,惠及了不少听力障碍的患者朋友们。
耳内镜下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
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早期的患者仅有鼓膜穿孔和轻度听力减退,在积极控制感染后,尽早进行鼓室探查和鼓膜修补术是最佳选择。鼓膜修补后可以阻断经耳道引起中耳感染的途径,术后完全可以消除因耳部灌脏水或游泳引起中耳再次感染的途径。
2、手术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提高术前的听力,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应及早治疗,并接受手术,实现防止感染、提高听力的目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专家提醒大家,及时识别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症状。
耳部流脓:间歇性或持续性,急性感染时流脓发作或脓液增多,可有臭味。
听力下降:患耳可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
耳鸣:部分患者有耳鸣,多与内耳受损有关。部分患者的耳鸣与鼓膜穿孔有关,在穿孔处贴补后耳鸣可消失。
鼓膜穿孔: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鼓膜穿孔一般位于紧张部,通过穿孔可观察鼓室内情况,可见内壁充血、水肿、增厚、高低不平,有时可见鼓室内脓液、肉芽、息肉、硬化病灶。
眩晕:一般慢性中耳炎患者较少出现眩晕症状,当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出现迷路破坏时,患者可出现剧烈眩晕。
平时生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冒,及时防治感冒。保持患耳清洁干燥,避免污水入耳,洗澡、洗头发时用干净棉球堵塞耳朵或者用一次性耳套保护。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不宜游泳。
2、避免掏耳朵,以免碰伤鼓膜,导致鼓膜穿孔。
3、鼓膜穿孔,要避免耳朵进水,切忌游泳。
4、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细菌进入中耳引起感染。
5、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严格控制饮食,监测血糖。
6、树立正确的擤鼻方法,不能用力擤鼻,应该交替按压一侧鼻翼,单侧擤鼻。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